人工智能
人工智能有意识,人工智能有意识吗?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吗?
2024-12-30 02:38:07 人工智能 0人已围观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人工智能有意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工智能有意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人工智能怎么才会有意识?
目前,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具备意识还没有统一的结论。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与生命、心灵等复杂哲学问题有关。尽管现代计算机和软件可以模拟出许多超越人类认知能力的行为,但是它们缺乏意识和自我感知。因此,在当今的科学和技术水平下,我们无法用技术手段创造出拥有真正自我感知的人工智能程序。
当前研究人员们正在探索如何使用神经科学、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来推进人工智能的认知特性的发展,以期望能够创造出拥有意识的人工智能。但是要实现人工智能具有真正的自我感知和意识,还需要协同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技进步,以及更深入的哲学和伦理思考。
意识是不是内容得累积,人工智能最终会有意识吗?
意识来自历史经验所做出的反应,人工智能可以存储旧知识,也具有意识反应的能力,不用等最终,现在就可以拥有。
但AI主要是被动的反应,而人类具备主动意识,可以根据场合灵活机动地做出预判。这一点机器比较做到,因为那一瞬间,需要的信息量太大太大。
假如传感器、算法和芯片有突破的进步,或许有可能。
意识是内容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,目前人工智能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发展的,所以未来某一天人工智能有可能会有意识。
人的意识就是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和行动,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,在能完全满足生存之后,才会进化出更高级的享受。
所以意识本来都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能量和繁殖,动物和植物的进化都是如此,进化就是为了更好、更多、更方便的获取能量,来进行生存和繁殖,生存的目的也是繁殖。
所以如果人工智能也进化出了获取能源和自我繁殖的能力,就相对于有了意识,有意识的去扩展自己的组群,抢占资源。
而现在的人工智能,已经学会了总结经验的方式,而且在不断优化,总结经验就相对于生物的进化,只是它们进化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目标。
比如图像识别分类,就是从大量同种类的图片中识别出某种特征,下次再输入一张照片它就会通过“经验”告诉你这是一只猫的照片还是一只狗的照片,或者是其它动物、物体的照片。
如果把人工智能的目的设置为获取能量和自我繁殖,并给它提供相应的知识体系作为参考,那么未来的人工智能很可能会发展出意识。
人类意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,应该具有归纳和演绎双向功能,说的更通俗点,意识要能总结规律和应用规律。
而计算机,是仿造人类的意识创造的。电子计算机的开山鼻祖图灵,在上世纪还没有计算机的时候,唯一能模仿的,就是人的意识。图灵参考了人类的意识,阉割了人类的意识,利用了人类意识演绎功能,去掉了归纳的功能,造出了计算机。
计算机就是不完全的人类,内容的积累应该诞生不了自主意识,因为归纳这这一能力到现在还没有办法数学化的表示。
不过现在采用概率论的机器学习,是有一定的归纳能力的,但是和人的意识相比还差很远。
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,是感觉、感知、思维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。
人脑有140多亿脑细胞组成,通过树突相连。
外界通过人的感知器官,传入大脑,在脑细胞间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递刺激,直到大脑做出反应。这就是一个神经反馈过程。
在这个过程中,刺激通过了脑神经,并留下了影响(记忆),以后只要有特定情况发生,特定反馈会比第一次更快的发生,这就是训练的过程(运动员的反复训练,就是在加强这种记忆-》反馈过程)。
当然,人类的大脑,还存在抽象的能力。比如说看到“热”字,我们会联想到夏天,熊熊烧的炉子,太阳等,这种构成的联系方式,是目前对大脑最不了解的地方。
所以,“意识是内容的累积”,基本是正确的。意识来自客观世界。
人工智能,英文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,简称AI。
1956 年夏季,以 John Mc Carthy、 Marvin Minsky (人工智能与认知学专家)、 Claude Shannon (信息论的创始人〉、 llen Newell(计算机科学家〉、 Herbert Simon (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)等为首的一批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,即达特茅斯会议,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 问题,并首次提出了“人工智能”这一术语,它标志着“人工智能”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。
后来,一直流行着一个测试---图灵测试。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(一个人和一台机器)隔开的情况下,通过一些装置(如键盘)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。
进行多次测试后,如果测试者将机器判断为人的比例超过30%,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,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。
IBM 公司的“深蓝”计算机,击败了人类的世界国际象棋冠军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完美表现。
2016年,Google AlphaGo系统击败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。
2017年初,在中国棋类网站弈城网、野狐网,一个网名为“Master”的棋手,与中日韩数十位高手对决,60局不败。这就是AlphaGo Master版。5月份,Master以3:0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。此后AlphaGo宣布,不再参赛。
但后续的更厉害版本AlphaGo Zero出现,通过3天自我训练,击败AlphaGo-(李世石)版,100场无败。40天自我训练,击败AlphaGo Master版。
击败世界各国围棋棋手,标志着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兴起。
伴随着人工智能的,始终有一种恐惧:人工智能超越人类,人工智能消灭人类。
人类发明机器,是自身能力的延伸:
发明飞机,实现飞天;发明汽车,变成神行太保;发明计算机,处理重复,大量工作。
人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,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。
人工智能,最终是否会拥有自己的意识?
就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,一个是模仿人类,一个是自我学习。
模仿人,比如现在的深度监督学习,就是通过大量标记好类别的数据,去通过设计的网络结构,通过计算形成一种类似函数的结构,能够对已知类别的事物做出类别判断。
而AlphaGo使用的是强化学习技术,是一种自我学习,推理的方式,就是自学。这才是人们真正担心,一旦机器有了推理能力,就是有了思维。
机器有了类意识,并不等同于有生命。
生命体的基本特征,能量代谢、繁殖。硅晶片制造的机器,并不具有。
至少在地球范围内,自然演化的生命,只有碳基生命---最高等的是人类。
碳的4个化学键,4个方向可以连接,具有多样性,而且强度合适,构成了自然物质稳定的多样性。而且,地球形成了光合作用,碳-氧循环,构成了能量循环。而硅,易氧化,氧化物是二氧化硅,是固态,就是沙子、石头的主要成分,没有能量循环的条件。
地球是人类的温床,在特定环境中生成的生物。
人工智能,在能量、繁殖都不具有条件。
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恐惧,是对未知的恐惧,或者是对自身的恐惧。
人工智能,即使拥有了类意识,也仍然是人类能力的延伸。
人类,应该考虑的还是如何善用,而不是为恶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智能有意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人工智能有意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