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能
人工智能低谷,人工智能低谷期
2024-12-01 20:52:08 人工智能 0人已围观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人工智能低谷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工智能低谷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人工智能首次冲击是哪年?
人工智能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首先提出的。该会议确定了人工智能的目标是“实现能够像人类一样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机器”。虽然,这个梦想很快被一系列未果的尝试所击碎,但却开启了人工智能漫长而曲折的研究历程。
人工智能的第一次高潮始于上世纪50年代。在算法方面,感知器数学模型被提出用于模拟人的神经元反应过程,并能够使用梯度下降法从训练样本中自动学习,完成分类任务。另外,由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,利用计算机实现逻辑推理的一些尝试取得成功。理论与实践效果带来第一次神经网络的浪潮。然而,感知器模型的缺陷之后被发现,即它本质上只能处理线性分类问题,就连最简单的异或题都无法正确分类。许多应用难题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被解决,神经网络的研究也陷入停滞。
人工智能的第二次高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。BP(Back Propagation)算法被提出,用于多层神经网络的参数计算,以解决非线性分类和学习的问题。另外,针对特定领域的专家系统也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应用,人工智能迎来了又一轮高潮。然而,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一直缺少相应的严格的数学理论支持,之后BP算法更被指出存在梯度消失问题,因此无法对前层进行有效的学习。专家系统也暴露出应用领域狭窄、知识获取困难等问题。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第二次低谷。
人工智能的第三次高潮始于2010年代。深度学习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,多层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梯度消失问题被有效地抑制,网络的深层结构也能够自动提取并表征复杂的特征,避免传统方法中通过人工提取特征的问题。深度学习被应用到语音识别以及图像识别中,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时代进入了第三次发展高潮。
人工智能60年(2016年):中国人工智能方阵发出第一轮AI冲击波
4月22日,中国人工智能学会(CAAI)联合国内20多个国家一级学会,组成“人工智能方阵“,携手微软与英伟达(BVIDIA)人工智能巨头,发出第一轮AI冲击波。
4月5日,英伟达发布帕斯卡人工智能芯片(Tesla-p100)以及深度学习超级计算机,助力人工智能发展。
3月31日,微软“BUILD 2016“开发者大会传出重要信息:打造人工智能的集成化与智能应用,布局智能化浪潮。
微软怎么样“打造人工智能的集成化与智能应用, 布局智能化浪潮”?
微软的做法是:在人工智能集成化上,微软在BUILD 2016开发者大会上重点演示了微软智能助手Cortana的集成表现。在微软的演示中,Cortana被集成在了诸多应用之中,扮演者秘书的角色,成为了应用与用户,应用与应用之间的中介所在。
更为智能化的 Cortana 能够与 Outlook日历、通知等进行集成,并且直接在 Cortana 界面进行回复,也拥有了更智能地的内容识别能力,以及进行内容搜索和时时主动提醒用户事项安排。诸如能够实现买票、订餐等功能。微软也为此推出了微软推"Better withCortana"Windows 10应用集合。
实际上,在Cortana的集成化之后,围绕Cortana所打造的应用智能化项目密集亮相。推出了Cortana 智能套件,其中也包括了微软Project Oxford 的感知服务、机器学习,以及聊天机器人框架(Bot Framework)。微软认为这是下一代的人机交互模式,将其称为“对话即平台”。在这次开发者大会上,微软提供了其在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22个API接口,助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智能低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人工智能低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